內容
霧和霾的介紹與區分
人氣:22 評論:0 日期:2019-11-09 21:19:00 標簽:全部
傳統工業化的迅猛發展在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付出了沉重的生態環境代價。這些代價包括土壤、水和大氣的污染,其中霧霾已經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之一。
首先我們看下什么是霧?
霧是一種自然現象,是大氣中小水滴聚集在一起的一種可視化現象。按老百姓的說法,云接地即為霧。因此,霧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水汽含量達到或者接近飽和從而空氣中含有水滴或者冰晶。
那么什么又是霾呢?
霾是空氣中懸浮的顆粒物聚集造成的一種天氣現象,這些懸浮顆粒物稱為霾粒子,專業術語叫作氣溶膠。
氣象學中對霾的定義是: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粒子能夠使得大氣渾濁、視野模糊并導致能見度惡化,如果水平能見度小于10km時,這種非水成物組成的氣溶膠系統造成的視程障礙稱為霾(Haze)。
霾粒子組分種類較多,在我國其主要組分包括有機物、硫酸鹽、硝酸鹽、銨鹽、黑炭等。對水平能見度起著較大作用的霾粒子通常粒徑小于2.5um, 這部分粒子常被稱為PM2.5。
霧和霾有什么區別呢?
這里概括7個方面。
(1)對能見度的影響程度不同:霧對能見度的影響大,霧的水平能見度要小于1公里,而霾的水平能見度小于10公里;
(2)相對濕度不同:霧的相對濕度通常大于80%,霾對相對濕度沒有要求;
(3)所含粒子大小不同:霾粒子粒徑范圍廣,從幾個納米到十幾個微米,霧滴粒徑范圍窄,從接近1微米到十幾微米;
(4)厚度不同:霧的厚度只有幾十米到200米左右,霾的厚度在1~3公里左右;(5)邊界特征不同:霧的邊界很清晰,過了“霧區”可能就是晴空萬里,但是霾與晴空區之間沒有明顯的邊界;
(6)顏色不同:霧的顏色多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則多是黃色、橙灰色;
(7)日變化不同:霧一般午夜至清晨最易出現,太陽一出現,很快就會蒸發消散,而霾的日變化特征不明顯,當氣團沒有大的變化,空氣團較為穩定時,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靜穩天氣時,持續時間比較長。
霧和霾的形成均離不開大氣中懸浮顆粒物的參與。
霧是云的一種(接地云),它是氣溶膠粒子(霾粒子)在水汽飽和時凝結增長形成的水滴或者冰晶構成。事實上,正是由于氣溶膠粒子作為凝結核,大氣中的水汽才能夠凝結,形成云,最后形成雨水降落到地面。再進一步,海洋中的水蒸發后,被云帶到陸地,通過降水為陸地生命提供淡水資源。所以,空氣中少量的氣溶膠是大自然的恩賜,給生態環境提供了必須的云雨。但是工業污染的增多,尤其是排放的有害物質附著在氣溶膠上以后,對自然生態產生了致命危害。
霾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霾的形成有著必要條件和輔助條件,必要條件就是污染源(從哪里來),輔助條件就是阻止其消散(哪里去)的氣象、地形等條件。生活在城市里的居民基本上都已經了解,重度霧霾的形成通常離不開氣象條件或地形條件的輔助。霾的污染源可以分為自然源和人為源。顧名思義,自然源就是大自然自身的排放,比如自然沙塵、海鹽、火山爆發后的灰塵等等。而人為源就是人類活動造成的霾粒子,比如機動車、燃煤、工業活動、建筑揚塵等。這里值得一提的是機動車,盡管機動車直接排放出來的固態顆粒物不多,但是其排放的氣體污染物會通過光化學反應形成新的二次顆粒物(光化學煙霧)而造成重要污染。就任何大中型城市而言,機動車總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污染源之一。
評論
-
管理員剛剛
暫無任何留言!